2017-04-01

清貧病童改變艱苦路途 有賴基金捐助及時治療

醫者的話: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李志光教授

 

清貧病童改變艱苦路途 有賴基金捐助及時治療

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李志光教授行醫多年,深深感受到一個育有「專注力不足 / 過度活躍症」孩子的家庭,其壓力之大是外人難以想像:「有媽媽同我講,一刻都不敢走開,精神壓力好大;有父親指責母親不懂教兒子,令到夫妻關係好緊張,甚至離婚。」

 

他表示,近年多了父母認識「專注力不足 / 過度活躍症」,當他們有懷疑,便會帶子女前往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做初步評估,再輪候醫管局的兒科或兒童精神科門診跟進:「以新界東醫院聯網為例,雖有兒科和精神科展開合作,將情況輕微個案分流到兒科處理,政府亦比以往增多資源,但新症平均輪候時間仍多達100星期,情況未算理想。」

 

教子致爭執 父母離婚

 

李志光教授認為,政府不可能單獨解決所有醫療問題,當服務出現差距,便有賴非牟利機構去填補服務需求,「『仁愛堂史立德夫人青少年兒童醫療基金』專項資助清貧家庭向精神科專科醫生求診,是非常好的做法!我好同意基金從360度對整個家庭作出幫助的理念,因為小朋友雖是整個問題的重心,但整個家庭都受到影響,要幫就應該整個家庭地去幫,仁愛堂這個服務方向是正確的!」

 

他指出對患有「專注力不足 / 過度活躍症」的兒童,愈早治療愈好:「試過有小朋友要遲至5年級才被確診,之前考試一直0分、10分,當他開始接受治療,情況雖有改善,但因為學業底子太差,就算急起直追已無補於事,因為他根本不明白課堂內容,所以失去興趣,和同學的距離愈來愈遠,自信心亦好低。」

 

基金改變貧弱病童人生 家庭受惠

 

李教授曾接觸一個極端個案,因為一直被忽略而從未接受過治療:「所以他的學習能力好差,輟學後因為坐不定,想學一門手藝也學不來,可以想像,將來他的人生路途會好艱苦!」

 

目睹種種「專注力不足 / 過度活躍症」學童因得不到及時而適切的治療,而影響人生將來發展,「作為兒科專科醫生,有責任支持推廣兒童健康服務,我本人大力支持『仁愛堂史立德夫人青少年兒童醫療基金』的救治工程,期望清貧病童得到基金及時資助下得到全面治療和幫助,請大家支持捐助本醫療基金。」